
在通轴的一侧又设有太阳图形、月亮图形和小游表。旋转浑天仪铜雕塑可以演示太阳、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以及日月蚀等天体运行情景。浑天仪铜雕塑是清康熙年间钦天监官员南怀仁等制造,并于康熙八年(1669年)进呈朝廷的。
仪器由三层环架组合、上圆下方的造型,是中国传统浑天仪铜雕塑的表现形式,但在刻度和设计原理上却采用了西方法度及5世纪托勒密的地心说,可见这是中西科技融合的作品。由于这件浑天仪铜雕塑能够科学地演示日月交食之成因,一经入宫使用,对于刚刚结束新旧历法之争的康熙朝,在再度应用西洋历法、改进中国测天仪器等方面,都起了积极的诱导作用。
银镀金浑天仪铜雕塑的黄道带上镌刻满汉文,汉文为“康熙八年仲夏臣南怀仁等制”。浑天仪铜雕塑摆件意义:寓意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四海升平,隆运亨通。浑天仪铜雕塑背景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,认为“浑天如鸡子,天体圆如蛋丸,地如鸡中黄”,天内充满了水,天靠气支撑着,地则浮在水面上。
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,即是“物化”和“浑天说”。浑天仪铜雕塑是浑仪和浑象二者合一的总称,东汉张衡所创。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,它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,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,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,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。